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充分挖掘保护民俗文化促进民俗特色旅游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6-07-29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筑城立国,自号“勾吴”。诸多民俗文化自此产生并流传至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风俗,岁令时节、衣食住行、生产经贸、工艺产品、信仰祭祀和文艺技艺等诸多方面,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

  一、民俗文化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荡口古镇的开街,为我市尤其是锡山区的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把荡口古镇“三笑因缘地”的美名向四方传播。与周庄、乌镇这些老牌水乡景区相比,荡口古镇能在短时间内深入人心,与景区将“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及华氏孝义文化、当地的传统美食作为旅游的重点特色推介密不可分。可以说,荡口古镇是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成功例子。虽然荡口古镇是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成功典范,但大多数民俗特色旅游资源仍未被充分挖掘利用,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旅游项目中。当今需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发掘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民俗文化资源在提升旅游项目品位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措施上不够有效。受旅游资源、交通条件、接待设施等要素分布不均的影响,各地发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程度差异很大。对于一些带有宗教祭祀性质的庙会活动,当地政府部门因担心交通、安全等问题,往往态度比较消极。旅游、文体等政府部门与各板块之间在民俗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尚未建立紧密的工作互动机制,没有形成合力。

  2.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艺术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大多是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这种单一的培养方式,客观上导致民间艺术人才的“青黄不接”。一些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并且有的年事已高,有的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民间文化技艺随时都可能人走艺殒。由于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较大,政府在财政上尚未进行大的投入。同样缺乏经费支持,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也困难重重,民俗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现有的展示场馆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规模不大,影响力小,利用率低,缺乏全方位展示民俗文化资源的高规格展示场馆。

  3.民俗旅游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我市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在将民间艺术与旅游业开发相结合,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旅游项目很少。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参观型”为主,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个性吸引力。特别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农家乐旅游,大多还停留在“采摘、住宿、餐饮”等浅层次的开发上,在民俗文化的利用上,文章还没有做足、做深、做透。

  4.民俗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尚需加大。我市的民俗文化社团活动还不够活跃,在开展特色旅游方面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及民间社团,对发掘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为旅游产业服务的研究,尤其是对包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资源如何产品化的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大,许多曾经获得殊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不为外界所知,当地许多干部群众也不了解。

  二、发展我市民俗文化的对策建议

  民俗文化既是历史的积淀,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价值正在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中得到体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全面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劳动人民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地独一无二、浓缩的历史精华。保护好当地的民俗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休闲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调的山水景观赏玩。一个景区是否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魅力,已经逐步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因此,充分挖掘保护好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打造民俗特色文化旅游,是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必由之路。全市上下应高度重视,尽快将这项工作提上工作日程。

  2.制订规划,进一步加强民俗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要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制订和完善民俗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以及民俗文化遗产普查、保护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以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使其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能紧密结合,加快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步伐,使民俗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传承与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两方面取得双赢。要定期开展民俗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动态掌握其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情况。同时,各镇(街道)要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配备专业人才,指导当地民俗团体,努力形成政府主动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民间自发参与的发掘和保护工作格局。研究制定民俗文化社团发展规范性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民俗文化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因地制宜,研究策划深入开发各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挑选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展示价值,并且可以让游客参与互动的项目。通过精心策划,打造特色精品旅游资源。政府也要支持、指导地方民俗文化协会、社团发掘本地民俗文化内涵,加强研究、提炼出可供展示、参与的民俗文化成果,发挥民俗团体的积极作用。在硬件方面,改善民俗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给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在软件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对服务、卫生以及文化保护等意识。

  4.形成合力,积极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宣传。在政府的领导下,旅游、文体、宣传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特别是对于分散的旅游景点、民俗文化展示点要精心策划、整体规划、做好串线。为游客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吃、住、赏、玩”一体化旅游线路。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投入,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把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介绍、展示我市形象和文化的重要内容,让广大游客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旅游爱上无锡。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责编:民进无锡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