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题调研 » 正文

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以宜兴紫砂艺术文化产业为例

时间:2015-11-03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远东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高婧洁

 

  宜兴地处江苏南端,素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全年温暖湿润,生态宜居。该地特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制品称“紫砂器”,通常简称“紫砂”。

  紫砂艺术至明末臻于成熟,此后历久不衰,宜兴亦成为并列景德镇瓷都之外的又一个陶都,名扬中外。

  近年来,随着政府、社会和市场对紫砂巨大潜力形成共识,紫砂这一民俗不断融入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急功近利、混乱无序等问题禁锢了这一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升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亟需解决。

   一、紫砂艺术发展概况及前景

  1.紫砂原料得天独厚

  紫砂泥被陶人称颂为“五色土”,是宜兴得天独厚的一种陶土资源,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山岩石层下面,杂与陶土甲泥层内,质地细腻,可塑性强,渗透性好,品质极优,色泽红而不婿,紫而不姥,黄而不妓,墨而不黑。开采后经过加工处理,可以直接制坯,熔烧出的成品十分绚丽,赤似红枫,紫似葡萄,黄似柑桶,俏丽多彩,故又称“岩中岩、泥中泥”。

  紫砂泥的分子排列是呈鳞片状,与一般陶土呈颗粒的结构不同,经高温烧成时不易变形,透气性好,有肉眼看不见得气孔,能吸附茶汗,蕴蓄茶味,具传热缓慢,不易烫手,泥料用作茶壶,可以比较理想地保持茶的色、香、味,所谓隔夜不变味。在经常泡茶的紫砂壶中即便仅放清水,也会具有茶的清香。如将紫砂透气的妙处用作花盆,则可预防植物烂根,有助其成活,紫砂配兰草,是谓文人之大雅。

  正是紫砂独特的性状,使其在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足数两,价值每一二十金”的美誉。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求索,使得紫砂泥在他们的手中创新出形式多样的紫砂陶艺术品。

  2.紫砂文化历史悠久

  经考古发掘,在宜兴丁蜀镇附近,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古窑遗址5处,西汉窑址3处,六朝窑址3处,隋唐五代窑址9处,宋元窑址20处,明清窑址60余处,足以印证宜兴紫砂文化历史之悠久。

  宜兴紫砂因其属陶,比之瓷器,更具古风。起于宋兴于明的紫砂壶逐渐受人青睐。它不假釉饰,没有彩绘,以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是其艺术特色,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曾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十分挚爱。当代紫砂艺术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添时代气息,构思新颖、技艺精湛,涌现出了顾景舟、蒋蓉等一批壶艺泰斗和汉云、雪华等更多的优秀作品。

  3.紫砂产业规模较大

  目前,宜兴紫砂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

  从生产来看,紫砂制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丁蜀镇,生产企业达到了数百家,相关从业人员多达十数万人,在部分村庄,甚至出现了家家制壶的现象;从销售来看,宜兴现今拥有数量庞大的紫砂销售人员。其中较大一部分自身或者家人亲友就从事着紫砂制品的生产,也有一部分人从紫砂制品生产企业和家庭式小作坊中以较低价格收购半成品或成品,通过烧制和包装提升形象后再进行销售。这两种销售模式的巨大利润使宜兴的紫砂市场蓬勃发展,异常火爆。

  4.政府支持,市场前景良好

  当前,不仅国内市场对于宜兴紫砂需求巨大,港澳台地区,甚至国外市场也有很大的需求。当地政府为了进一步规范紫砂营销市场,改善销售环境,在2007年兴建了总面积达66.7万㎡的中国陶都陶瓷城,集中了一大批的紫砂壶销售点。当地职业类院校亦开设了相应课程,开展教学和组织培训,为紫砂艺术培养大量优秀人才。相关资质认证也日臻规范和完善,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紫砂艺术发展问题分析

  1.矿产资源稀缺濒绝

  紫砂原料得天独厚的特性同样也限制了这一矿产资源的总量,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深藏于黄龙山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可谓是不可再生的“富贵土”。

  尽管许多紫砂工艺师都会自行储存泥料,并限制作品的数量,但无法逆转紫砂原料日渐枯竭的现状。大量垃圾壶和化工壶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媒体的频繁曝光又进一步损害了紫砂这一传统民俗艺术的口碑和形象。

  2.市场渠道混乱无序

  紫砂制品目前品质参差不齐,售价贵贱悬殊,既有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名品,也存在廉价市场、地摊和网店上充斥的大量所谓“正宗紫砂”。截止目前,尚没有一套成文的行业标准或质量体系可以来规范、鉴定、甄别紫砂制品,执法者无从下手,只能任由市场自我管理。市场渠道混乱无序使得紫砂制品的质量优劣难以辨认,也在客观上给紫砂造假者提供了机会。

  3.艺术价值无专业标准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能够提供衡量紫砂制品艺术价值的专业标准,使得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常常无从选择。此外,尽管职称评定体系已经对紫砂艺人的手艺进行了分类评级,但艺术价值的评判仍需要结合评委们的主观判断,这一局面也给紫砂艺术价值的评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知识产权缺乏保护

  在当前市场,一旦有畅销的新作呈现,仿品赝品便会迅速出现,原作售价上万,仿品低至数十元即可出货。遗憾的是,很少有紫砂艺人会去为自己的作品申请外观专利,极少数法律意识相对较强的工艺师想要为自己寻求保护也往往因为各种程序上的困难不了了之。

  此种不利局面不仅放纵了市场上的造假者,也对紫砂艺人群体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少人开始寻求捷径,譬如通过徒弟来制作代工壶,以提高产量。在宜兴境内,假冒工艺师名章和紫砂壶证书的制作已形成新的“产业链”,蔚然成风。

   三、紫砂艺术保护传承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策略

  1.加强政府主导,集中规划避免无序竞争

  民间艺术在产业化尚不成熟的阶段,政府的主导和扶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宜兴当地政府应将紫砂文化的产业化纳入到社会经济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布局中,通过宏观的调控和引导,结合市场对紫砂从业者实行优胜劣汰,来规避市场的无序竞争,在完善自身对紫砂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的过程中促进其良性发展。

  2.培育优势品牌,带动深度产业链的延伸

  优势品牌的战略发展在不少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其效果显而易见。将培育优势品牌作为发展紫砂艺术文化产业建设的核心,创造区域性产业集群,将对宜兴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凭借优势品牌、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形成相关的深度产业链,规避分散制作、经营的不良风险,从而带动宜兴整个区域其他经济,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获得双赢。

  3.加大科研力度,优化陶土资源利用结构

  紫砂原料资源尽管稀缺,但通过历代手工艺人的不断探索,也寻找到了部分原料的替代物。如何将民间分散的经验有效整合到一起,加大科研力度,统筹引导,是值得宜兴当地政府及紫砂行业协会探讨的新课题。只有不断优化有限的陶土资源的利用结构,才能创造出更多无限价值的新作品,也才能够将这门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4.推进产业创新,注重内涵引导产业升级

  要充分发挥现代紫砂艺术文化产业规模生产和个体加工各自所长,将优势进行互补,综合运用各类市场杠杆,提高产业准入,调整产业结构。要积极引导官方和民间的力量,注重对紫砂艺术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工艺技能的拓展与创新,避免产品趋同,增加艺术附加值,通过提高作品的的文化内涵来提升整个紫砂民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作为宜兴乃至江南地区的标志性民俗文化代表之一,紫砂艺术文化经过上千年的积淀方才形成今天秀美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远播海外的市场认知度。面对蓬勃发展的行业氛围,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紫砂艺术所面临困境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唯有坚持在治理中发展,方可实现持续性发展。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责编:民进无锡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