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题调研 » 正文

全力推动现代生物农业 促进我市生态文明进程

时间:2015-03-03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民进无锡市委

(2014年12月)

 

    传统的农业生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水系、土壤等环境因素都是友好互动的。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有的农业环节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对环境的深度破坏。而现代技术的生物农业则能够让目前伤痕累累的作物生产回到自然生态的原点,同时它又不是一种浅层次的回归,还足以超越传统农业的品种、质量以及现代产业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从无锡的土地开发程度而言,留给农业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如果继续以破坏性的现代运作模式对待土地,效益只会越来越低下,这就要求在农业上探索一条生态发展的道路,事实上市场的分化也在呼唤高端生物农业的导向。

    近年来,为推进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于2012年底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可见生物产业在如今经济角逐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关注的是,生物产业领域中因科技革命催生的生物农业产业,正推动世界农业经济向优质、生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生物农业产业迅猛发展,相关产值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许多国家生物农业产业的年增长率高达25%-30%。世界各国正在竞相聚集和培养人才,投入大量资金,以鼓励和推动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生物农业的迅猛发展,对生态文明不仅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也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

    民进无锡市委因此确立了以生物农业促进生态文明的课题方向,在召开专题座谈会的基础上,深入太湖生物农业谷的北园(锡山)和南园(新区),实地调研我市生物农业的发展现状、生存瓶颈,寻找生物农业与生态文明的互动关联和促进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推进无锡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探索有益的思路。

    一、无锡市生物农业发展现状

    无锡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期。推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战略转变,是无锡发展新阶段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优先和环保优先方针,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构建生态文明发展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生物产业重点发展胚胎干细胞、现代中药、营养健康食品、生物农业等领域。作为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无锡市有必要、有条件率先建成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率先进入生态文明。

    当前,我市已全面进入奋力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抓住当前世界生物科技蓬勃发展的机遇,加快培育以生物农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缓解我市产业发展瓶颈制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都市生态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市在生物农业的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农业发展,通过几年的扎实推进,我市生物农业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共引进了69个“130”计划项目,9个“530”计划项目,产值规模年均增长27%以上,从2010年的25.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49.9亿元,2014年上半年产值就达28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还没有把生物产业特别是生物农业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发展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我市的生物农业产业整体缺乏顶层设计,缺少统一的谋篇布局规划与重点建设的目标,仍停留在“自下而上”、民间自主发起的阶段。存在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等种种不足,在推进中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扶持政策,全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三是企业规模不大,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创新活力的小企业群体。全市129家生物农业企业中,只有8家亿元以上,企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缺乏国际国内一流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性好的大型生物农业龙头企业。四是企业间发展不均衡,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从产值看,2013年全市22家2000万元以上的生物农业规模企业产值36亿元,占比72.1%;剩下的109家企业产值13.9亿元,占比27.9%。目前,全市69家“130”企业中还有16家企业处于产品试验期和基础建设期。从产业结构看,以生物育种为发展重点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全市的生物育种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只有7家。以种业进入市场的较少,全市的生物育种企业中只有6家企业实现种业销售。五是科技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市的生物农业技术主要以引进和联合攻关为主,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区域内缺乏一流的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院四所建设刚刚起步,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还不强,2013年,129家生物农业企业中还有77家企业未投入研发经费,全市生物农业新产品产值只有10亿元,占总产值20%。

    二、以生物农业推进生态文明的对策建议

    我国先后制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及农业部《农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农委也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物农业实施意见》,强调生物农业是本世纪最具潜力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我市的现代农业发展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农业产业,谋求抢占生物农业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从而成为促进生态文明的深厚根基。

    一、以生物农业推进生态文明,推动无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发展生物农业产业是无锡抢占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也是无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节约劳动力为特征的农业机械主导模式和以节约土地为特征的生物技术主导模式。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以农业机械为基础、生物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从无锡实际看,我市土地资源稀缺,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口增长、环境承载负荷较重等巨大压力和挑战,要突破这种发展瓶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必须通过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生物良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的应用,有效减少农用化学品使用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压力,实现农业的转型提升。发展生物农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共识。因此,发展生物农业既是我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又符合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无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发展生物农业产业也是无锡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加快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新型业态,增强产业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把发展生物农业作为产业融合、改善民生的重要结合点,提高农业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充分参与中分享到加工、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利润,农民根据意愿,还可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增加工资性收入。从而促进我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营造幸福、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以生物农业推进生态文明,推广具有标杆意义的成功案例。

    生物农业的发展,重点在因地制宜,科学做好我市国家级特色生物农业的“谋篇布局”,尽快创造条件让一些成功的案例得到推广,而不是仅仅成为实验室的“盆景”。加快生物农业品牌创建步伐,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培育中的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创出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占领国内国际市场,成为行业的旗帜。

    1、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都围绕种业改革发展作了精辟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中国人要端牢自己的饭碗,就必须把种子紧紧攥在自己手中。2011年,中央和江苏省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由此可见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意义。一是推进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攻关,加强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二是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和人才优势,着力加强蔬菜园艺、水稻、水产品种的选育与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特、优新品种。同时,积极为商品化繁育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三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品种推广。每年遴选一批骨干企业,对其自主创新的突破性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和补助,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稳定的现代化种子生产基地。

    2、加快农用生物制品研发步伐。一是加快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和生物食品研发步伐。开发新的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开发高附加值的重组蛋白药物和高端功能食品。开发以酶制剂、食品添加剂产品为主的生物食品。二是加快生物农药和生物兽药研发步伐。重点推动高品质植物免疫诱抗剂、生物杀菌剂或杀虫剂、天敌生物等生物农药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三是加快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研发步伐。加快微生物有机肥料的规模化生产,加强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活化土壤矿质营养等核心技术的攻关。

    3、加快推动生态生物技术应用。以农业物联网为核心支撑的专用传感与识别技术、农业传感网、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集成应用。加强对基因信息的深度发掘,突破传统育种周期长、可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等瓶颈,对动植物分子育种、生物资源发掘等研发提供生物信息技术服务。

    三、以生物农业推进生态文明,加快构建生物农业准入与评价机制。

    生物农业产业是我市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生物农业产业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要充分调动农林、科技、财政、发改、金融等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加快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农林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推进、服务和考核职能,研究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中重大问题,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目标考核,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1、出台完备的产业扶持政策。政策保障是生物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助推器,也是吸引各类生物农业企业和人才的重要保证。发展生物农业产业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政策,在科技、金融、税收、奖励方面加强引导扶持各生物农业企业。目前我市通过疏理各项扶持政策,已经制订了《关于加快全市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市级设立生物农业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引才引资力度、加大产业规模发展、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重点对工厂化育苗中心、规模化水产种苗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生物农业企业、生物农业企业提档升级等方面进行奖励。农口各板块也要尽快出台一些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引导生物农业企业用足用好各级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扶持政策,加强与发改、科技、金融、人才等部门的对接沟通,积极帮助生物农业企业申报各级有关生物农业产业的扶持政策。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帮助他们解决在投融资、信用担保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真正当好服务企业的“保姆”角色,树立良好的服务企业和人才发展的无锡形象。

    2、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引才。创新的产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才是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引进人才是战略投资,谁能抓住领军人才,谁就能抢占一个产业制高点。要树立战略眼光,瞄准世界前500强中的生物农业企业和前50位的生物育种企业,发挥我市资本和区域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引进活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招才引智平台,以引进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为重点,国际国内顶尖人才为标杆,引进一批海内外高精尖人才。要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促进企业柔性借智,实现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一对一”的合作交流,以项目聚才,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加快构建生物农业准入与评价机制。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新要求,集成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的理念,发展合同研发、委托制造、公共技术服务、中介服务和延伸服务,积极培育生物农业新业态是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尽快构建生物农业准入与评价机制成为关键所在。

    建议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生物农业发展长效机制。健全生物农业的资源环境评估体系,严格落实区域及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资源环境统一监管机制。积极发挥价格调节作用,进一步完善环境、土地等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完善生物产业碳排放交易、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区域环境资源补偿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环境治理代理人等一系列制度。

    在确保严格的准入与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应重点支持合同研发和委托生产农业的发展,积极提高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快现代农业高端实验仪器、生物试剂和实验植物(如安利无锡基地)的集约化发展,组织实施生物农业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培育基因测序、分析测试和生物信息等专业服务企业。努力培育生物农业延伸服务,发展健康管理、转化农业等新业态。加强生物农业专业中介服务,积极扶持生物农业政策咨询、技术转移、金融投资、流通交易、法律服务等业务发展,鼓励公共研发平台、孵化器基地的企业化发展。鼓励企业承接国内外生物农业服务外包,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高生物农业层次。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责编:民进无锡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