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题调研 » 正文

重点突破 创新提升 加快构建无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时间:2015-03-03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民进无锡市委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着力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了城乡同步发展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全覆盖,还探索了社会化试点、服务外包模式等颇有亮点的举措。但我市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民进无锡市委就此课题分别赴市文广新局、基层文化部门以及邻城苏州调研取经,梳理问题,探求对策,为切实提升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几点思路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有欠缺。

    “十一五”以来,政府逐步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使我市文化事业有了质的飞跃。博物院、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区级“两馆”(图书馆、文化馆)逐步建成开放,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为“示范区”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部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不到位,配备标准不足。市级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特别是文化馆建设年代早、设计规模小、服务设施已难以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虽然面积达标,但设施陈旧,功能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美术馆至今没落实场馆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不达标、有挪用挤占现象。乡镇(街道)文化站达标率90.2%,村(社区)文化室达标率84.1%。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没有形成合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上下联动、左右协动的系统工程。在调研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各级政府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认识高低不一,文化事业投入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基本职责牢牢抓在手里,认为文化建设不是刚性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缺乏推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缺乏“文化自觉”和政府主导意识。正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的示范区创建也有一个缺乏合力的问题。示范区”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板块的创建,而不是条线的创建。只有文化部门孤军作战,缺乏横向的支持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另外还有一个制约就是文化的管办分离,使得市属“两馆”无法真正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去协调、指导和引领全地区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和功能发挥。

    3、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严重缺位。

    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文化知识,更需要专业素养。而调研中反映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属公共文化单位编制偏紧,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编制被大量挤占,可以说95%没有编制,造成在岗的没有专业技能,而真正有专业特长的人才进不了编,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人才大量流失,直接影响到基层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二、对策建议

    1、把公共文化纳入与实绩挂钩的有力度的考核体系。

    让所有公民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一定要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实绩挂钩的考核体系,严格的有力度的建立起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主要标准,通过考核的杠杆真正转变政府和领导的履职观念,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考核上有硬指标,使文化工作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应有的作用,确保老百姓的公共文化权益。

    2、加大和保障投入经费,与无锡经济发展水平对等

    十一五”以来,全市文化事业费投入大幅度增加,累计投入56.29亿元,对照示范区创建标准,预计创建周期内我市各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约为6.9亿。成功入列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苏州,在整个创建周期内,全市各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达42.75亿元(不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严密、系统的制度体系,为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相比之下,目前实现的还仅是一小部分,政府投入呈现严重不足。

    2011年起,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基本经费从每人每年5元的指标提高至不低于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并不包含群众文化设施的运行管理、人员支出和大型活动支出等经费。目前了解到面上执行情况不一。从新区的运作情况来看,本级财政每年投入公共文化超过1000万,远远超出了10元的标准,体现了无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水平。一句话:重视不在于口头,关键落实在行动,各级政府要像解决教师绩效工资和社区卫生服务药品零差价时的决心来切实落实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保障公共文化场馆、文化活动室的运行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要实施公共文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和聘任制度,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强基层文化干部业务培训,培育和壮大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实行专业艺术人才下基层辅导制度,加强对各地特色文化的动态管理,鼓励和支持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人从事基层文化艺术服务;招募社会志愿者,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盘活公共文化的社会力量和人才资源。

    4、公共文化产品既要多元化,又要接地气。

    公共文化产品既要多元化,又要接地气。市级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阵地,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以确保其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功能。同时改进和丰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推广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服务外包模式,确保服务的公益性和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服务多元化。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更新现代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产品构成,保证“上班族、青少年学生、退休老人、农民工”等四大市民群体都有机会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总之,坚持政府主导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分层次、多元化的,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可以由市场来满足,而涉及全民的最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必须由政府来保障。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责编:民进无锡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