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题调研 » 正文

小学教师应对方式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4-12-10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提出: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明确了新时期的使命与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据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93%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面对着来自自身、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适当的压力能激发教师内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度的压力却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研究表明,相同水平的压力对不同人的影响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主要取决于个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应对。
    应对,是个体遇到能让人紧张的环境或事件时,为了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当应激事件出现时,不同人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同样的事件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激励,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产生消极效应。王红等人(2011年)的研究指出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最终成功解决问题,保持心理平衡。
    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这些对自身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自责、退避、幻想。这些不仅不能缓解压力,反而会加重压力对自身的负面影响。
    本次调查选取了南长区部分小学的各学科的71位教师,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小学教师应对方式,以期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提高小学教师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小学教师71名,其中男教师4人,女教师67人。平均年龄35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肖计划等人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内容以及有关应对理论,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的应对方式问卷(SCQ),该问卷可以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并且根据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数据采用SPSS进行分析。
    2、结果

  

2.1 各量表因子分
表1 各分量表因子分
分量表
分量表因子分
解决问题
0.78
自责
0.35
求助
0.68
幻想
0.46
退避
0.48
合理化
0.45
图1:应对方式因子轮廓图
    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应对方式类型以解决问题和求助为主,即以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为主,其他依次是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因子得分最低。
    2.2 不同性别教师对应方式差异显著性检验
表2 不同性别教师对应方式差异显著性检验
 
 
N
M
T
P
解决问题
4
8.5
-1.78
0.075
 
67
8.8
 
 
自责
4
4.3
2.34
0.150
 
67
3.6
 
 
求助
4
5.0
-0.64
0.543
 
67
5.6
 
 
幻想
4
4.8
2.13
0.041
 
67
4.5
 
 
退避
4
5.0
3.12
0.003
 
67
4.0
 
 
合理化
4
4.4
4.3
0.000
 
67
4.1
 
 
    数据表明,退避、合理化p值均小于0.01,差异较为显著。幻想值小于0.05,差异显著,而解决问题、自责、求助的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
    可见,面对应激问题,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多地选择退避、幻想的应对方式,而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多选择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2.3 不同年龄教师对应方式差异显著性检验
    将3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与35周岁以上的成熟型教师,进行应对方式差异显著性检验。
表3:不同年龄教师对应方式差异显著性检验
 
 
N
M
T
P
解决问题
35周岁及以下教师
35
7.3
2.3
0.065
 
35周岁以上教师
36
7.5
 
 
自责
35周岁及以下教师
35
4.6
3.12
0.003
 
35周岁以上教师
36
4.3
 
 
求助
35周岁及以下教师
35
4.0
2.7
0.006
 
35周岁以上教师
36
3.7
 
 
幻想
35周岁及以下教师
35
4.5
2.13
0.041
 
35周岁以上教师
36
4.8
 
 
退避
35周岁及以下教师
35
4.5
2.45
0.75
 
35周岁以上教师
36
5.0
 
 
合理化
35周岁及以下教师
35
4.3
3.6
0.067
 
35周岁以上教师
36
4.9
 
 
    数据表明,自责、求助p值均小于0.01,差异较为显著。幻想值小于0.05,差异显著,而解决问题、退避、合理化的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
    可见,面对应激问题,35周岁以下教师比35周岁以上教师更多地选择求助、自责的应对方式,而35周岁以上教师比35周岁及以下教师更多选择幻想的应对方式。
    2.4 应对方式有效性分析
    2.4.1 解决问题
    93.3%的教师觉得自己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有效,比如善于从失败经验中获取教训,用两种以上办法解决问题,吸取自己或别人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其中78%的教师表示该应对方式有效。
    2.4.2 自责
    32.4%的教师会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如常自我责备、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常自卑自怜。其中34.8%的教师表示该应对方式无效。
    2.4.3 求助
    85.7%的教师会选择求助的应对方式,如向前辈请教,与家人朋友讨论,向人倾诉苦恼等。其中81.6%表示该应对方式有效。
    2.4.4 幻想
    71.1%的教师会采取幻想的应对方式,如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等。其中66%表示该应对方式有效。
    2.4.5 退避
    73.9%的教师会采用退避的应对方式,如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其中59.1%表示该应对方式有效。
    2.4.6 合理化
    59.2%的教师会采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如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其中45%的教师认为该应对方式有效。
   3、讨论
    3.1 性别、年龄差异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积极的应对方式中,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多选择了“合理化”,消极的应对方式中,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多选择了“退避”、“幻想”。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教师往往不会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转向求助他人,而是一个人承担起来。
    面对应激问题,35周岁以下教师比35周岁以上教师更多地选择求助、自责的应对方式,这可能是由于35周岁以上的教师有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做支撑,面对问题的信心与从容也都高于35周岁以下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在应对困难时信心十足,会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付出努力,不倾向于向外界求助,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常常怀疑自己的应对能力,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比较消极,容易放弃努力,从而转向求助他人。
    3.2 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3.2.1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压力。
    要从认知上调整,从情绪状态上去调整。要去发现压力源带给我们的积极力量。如学校组织诗朗诵比赛、运动会入场式等,有的老师就会认为自己不是专业的,就不去认真对待,不认真排练,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高。最后评比下来,成绩也不理想。但如果我们怀着一种积极心态去做,努力把事情做好,即使压力过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只要努力了,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太大遗憾。在此同时,也会发现自己还存在不足,还需要充实自己,这也是一种收获。当然,我相信只要尽力了,学生家长也不会指责。如果通过这次压力源的促进,让自己发现自己还有另外的长处,这就会增强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3.2.2面对不同压力采用不同方式
    当我们是因为教学业绩不好而感到压力时,我们就应该去了解学生的心里发展规律,提高对学生的理解力。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必须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规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良好,教师也乐在其中。
当我们是因为孤独而感到压力时,我们要学会寻求朋友、家人的支持,聊天,倾诉。
    当我们的压力来自长时间的消耗造成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跳舞,购物,运动之类的。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
    总之,当外界压力恒定且无法改变时,改变我们对压力的认知,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才能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消极应对方式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亚健康关联中的中介效应:郝加虎等,《中国学校卫生》201108
 
    附录一、应对方式问卷
教师问卷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指导语:本问卷的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非常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①非常
 有效
②比较
 有效
③无效
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
 
 
 
 
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
 
 
 
 
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
 
 
 
 
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
 
 
 
 
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
 
 
 
 
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
 
 
 
 
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
 
 
 
 
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
 
 
 
 
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
 
 
 
 
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
 
 
 
 
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
 
 
 
 
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
 
 
 
 
15.常自暴自弃
 
 
 
 
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
 
 
 
 
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
 
 
 
 
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
 
 
 
 
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
 
 
 
 
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
 
 
 
 
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
 
 
 
 
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
 
 
 
 
23.常自我责备
 
 
 
 
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
 
 
 
 
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
 
 
 
 
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
 
 
 
 
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
 
 
 
 
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
 
 
 
 
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
 
 
 
 
30. 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
 
 
 
 
 
 
①非常
有效
②比较
有效
 无效
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
 
 
 
 
32.借烟或酒消愁…
 
 
 
 
33.常责怪他人
 
 
 
 
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
 
 
 
 
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
 
 
 
 
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
 
 
 
 
37.常自卑自怜
 
 
 
 
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
 
 
 
 
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
 
 
 
 
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
 
 
 
 
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
 
 
 
 
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
 
 
 
 
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
 
 
 
 
45.常祈祷神灵保佑
 
 
 
 
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
 
 
 
 
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
 
 
 
 
48.常怪自己没出息
 
 
 
 
49.常爱幻想—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
 
 
 
 
50.常抱怨自己无能
 
 
 
 
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
 
 
 
 
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
 
 
 
 
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
 
 
 
 
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
 
 
 
 
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57.总怪自己不好
 
 
 
 
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
 
 
 
 
59.常自感运气不好
 
 
 
 
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
 
 
 
 
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
 
 
 
 
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
 
 
 
 

(民进南长小教二支部 (朱德胜执笔)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责编:民进无锡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