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以教师为志业
时间:2009-09-10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核心观点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每位置身于教育的人,都应该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应往哪里去?这种追问,其实就是对教育的涵义、教师职业的意义的追问,并最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今天是第二十五个教师节。
在教师面前,我们永远是学生。而作为教师,我们是否也更应该以“永远是学生”的精神,来面对我们的人生,书写我们教师自己的生命传奇?
我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永远是学生,首先意味着真正地理解教育和教师职业的意义。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以什么为职业,在根本意义上,就是以什么为生命意义之寄托。画家以绘画为生命意义之寄托,农人以在大地上耕作为生命意义之寄托,而作为一名教师,也就意味着把真正理解教育,做真正的教育作为自己一生意义之寄托。是否拥有这种寄托,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是不会一样的。
在踏入教师这个行业之初,大家都曾怀着美好浪漫的憧憬,相信自己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得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这种信念很快就会被复杂与残酷的现实所粉碎。渐渐地,便呈现出不同的境界。一是把教师作为职业,把工作视为付出劳动交换薪酬的谋生手段。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把工作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工作关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成就感。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把工作视为意义之旨归,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
这三种不同的境界,往往与他们对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理解相关。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每位置身于教育的人,都应该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应往哪里去?这种追问,其实就是对教育的涵义、教师职业的意义的追问,并最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生命之花的绽放是绚丽的,生命之果的采摘是幸福的。但是,从种子之破土,它所穿越的一个个日夜,一个个四季,都是寂寞的,需要我们用忠诚、用信念、用爱去承受和担当。如果没有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没有对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的深厚累积,我们如何可能把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培育成功乃至卓越?我们又如何可能面对外在的喧嚣浮躁,保持自我内心的冷静和职业的自尊乃至敬畏?我们还如何可能让自己一生从事的教育生活弹奏出和谐幸福的乐章?
永远是学生,还意味着永远追寻教育的理想。教育与理想是孪生兄弟。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否则就会走弯路。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在教育理想的感召下,在强烈的成就动机、成长渴望和使命感责任感驱动下,我们才能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学习探索,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诗人是要有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诗人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用“永远是学生”来彼此勉励,书写教师职业的生命传奇吧! (来源:人民日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责编:民进无锡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