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工作委员会 » 正文

关于无锡市饮用水安全检测设备和资源整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09-02-25 [ ] 浏览次数: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民进无锡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

(2008.10)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更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为无锡饮用水安全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水危机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要以最硬的举措、最大的力度、最高的标准、最强的合力、最严的考核,全面整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建立起城市饮用水的安全保障体系。其中,饮用水安全检测作为饮用水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尤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20085月——200810月,民进无锡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走访了市环境保护局、市疾病控制中心、无锡市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就我市饮用水安全检测设备和资源的整合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2002年,国家新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规定了109个项目的标准限值。按照省环境保护厅的要求,我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从2003年开始对全市主要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109个项目的全分析监测。

5·29事件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锡城饮用水供水安全体系建设。水危机事件爆发后的一个月内,市政府投入了900多万元在市疾控中心建立了一个针对饮用水进行专项检测的实验室,并于200771日投入使用。实验室对饮用水的检测结果,具有政府公信力。现在市疾控中心的饮用水检测项目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新国标发布的106项,新增加的指标主要是针对工业化带来的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这标志着无锡水质监测已经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目前,无锡市疾控中心对生活饮用水的检测重点将主要放在有机物、农药和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等三个方面。在未来的3——5年内,市政府将继续投入2200多万元为实验室配备相关先进设备。

同时,由市疾控中心牵头,一个覆盖无锡所有市、县、区疾控中心的生活饮用水检测网络已经形成。其中市县级疾控中心对饮用水达到51项分析能力,按季采样报告数据;区级达到14项分析能力,每月报告检测数据。这样可以全面了解饮用水成分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相关措施。2008年,无锡成为卫生部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试点之一。

目前,对饮用水水质具备国标全项目检测能力的还有无锡市自来水公司。2004年总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就顺利通过了供水水质检测网无锡监测站国家级计量认证评审,成为国内地级市第一家国家级水质检测站。作为自来水产品的生产方,市自来水公司的水质检测主要是对自来水出厂前进行自检自测,并在公司网站上对自来水产品的主要安全卫生指标及时进行水质公示,供社会公众参考。

二、存在问题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无锡的饮用水安全检测设备建设起点高,投入足,更新快,水质检测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水质检测实验室硬件建设高水平与检测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关实验室负责人提出,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实验室的硬件水平提升很快,目前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相关检测人才不足,特别是一些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高端人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实验室发展的“短腿”。

2、仪器和材料的消耗大,维护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测频率,间接造成了设备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据市疾控中心介绍,目前全市有80多个水样采集点。随机抽取其中20个左右的水标本进行一次新国标106个项目全分析,仅所需的试剂价格大约在2.6万元左右。所以目前全市只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进行一次水质全项目分析。昂贵的检测成本间接造成了设备利用率较低的现象。

3、由于各自职责的不同,各相关单位对自来水标本的采集位置不同,由此产生了部分检测数据的不统一。市疾控中心的水质检测样本主要来自末梢水,也就是工厂、居民家中水龙头流出的水,市自来水公司的水质检测主要是针对出厂水,样本采集位置的不同造成了检测结果的差异。供水方和卫检方各执一词,不利于全面反映出供水水质的真实状况,也不利于领导决策。

4、多头投资,重复检测,检测设备与资源缺乏整合,造成浪费。目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早已形成地表水国标109项的全分析能力,市疾控中心、市自来水公司的设备也已投入使用,市公用事业局、,还有国务院直属的太湖流域局等单位也都在陆续投资建设相类似的检测设备。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检测数据“数出多门”的现象,造成供水水质信息产生和发布的严重混乱及不对称。

三、几点建议

饮用水安全是关乎民情民生的大事,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建立一个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建议:

   1、政府应制定科学规划,逐年进行公共财政投入,更新和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系统,增加饮用水安全生产和检测设备的配置。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硬件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和后期维护、检验费用的长期投入之间的关系。

   2、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饮用水安全检测技术水平。

   3、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安全信息获取、通报和发布体系,建立独立第三方监测与监管机构,确保信息的准确、权威和公正性,检测结果由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定期、统一、完整地向社会发布,实现检测信息的社会共享。

   4、节约和整合社会资源,避免多头重复投入,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和规范检测资源的共享平台。每年初对一些检测项目进行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检测。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检测结果互通共享。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责编:民进无锡市委